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活动 >> 正文

同济大学校友会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分会成立

编辑: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发表时间:2018-05-10   浏览次数:

2018年5月5日上午9点,同济大学校友会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下称“电信学院”)分会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济人楼101报告厅举行,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同济大学前校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同济大学前副校长、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同济大学校友会秘书长郑晓蕾、电信学院党政领导、校友代表、教师和同学,共计120余人出席了会议。

学院党委书记童学锋主持同济大学校友会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分会成立大会。

雷星晖副校长首先致辞,他对校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强调大学对于国家最重要的“产出”就是校友,并从地域、行业和院系三个方面向校友介绍了同济大学校友会的工作进展,表示会进一步积极倾听校友的反馈。发言中充分肯定了电信学院在教书育人取得的成绩,也对校友们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和赞赏。希望在新时代,面向信息化浪潮,电信学院需要建设好校友分会这座桥梁,和校友们沟通交流,加强合作,传承“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世济天下”的同济精神。

学院余有灵副书记代表筹备组介绍了前期筹备工作,宣读了《同济大学校友会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分会工作办法》以及第一届理事会候选人建议名单。经与会人员表决,鼓掌通过该工作办法和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名单。

首届理事会理事在分会场——济人楼107会议室召开了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并选举出电信学院第一届理事会名誉会长、顾问、会长、执行会长、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等人选。会议选举吴启迪为名誉会长,陈启军为会长,武广为执行会长,余有灵为秘书长,正式确立了电信学院分会第一届领导机构。

主会场放映《口诉同济岁月》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同济大学》,与会校友深深地感受到同济大学的家国情怀,也为同济大学培养出的众多杰出校友而自豪。

随后,理事会全体成员回到主会场。当选会长陈启军宣读了电信学院第一届名誉会长、顾问、会长、执行会长、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当选名单。

同济大学校友会郑晓蕾秘书长宣布同济大学校友会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分会成立,并向第一届电信学院校友分会领导机构成员表示祝贺。

郑晓蕾秘书长和陈启军会长共同为电信学院校友分会揭牌并授旗

当选会长、学院院长陈启军教授在他的发言中充分肯定了百年学院建设历程中校友对学院良性发展的积极推动和支持作用,强调人才培养是学院的重中之重,学院的科研和教育都离不开教师、学生和校友的通力合作。表示在同济大学校友会的领导下,在学院层面上对校友分会工作进行大力支持。

校友分会顾问、同济大学原副校长、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教授向校友代表的到来表示了真诚的欢迎,表示大学的主要职责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并服务于国家。校友工作非常重要,校友分会的成立也为校友提供了回家的港湾。学院得到同济大学的高度重视,在学科建设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希望在信息化浪潮下,校友们能和母校、能和学院共同努力,为国家、为社会谋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友会当选执行会长,中国通信服务上海公司副总经理武广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在同济大学的求学历程,也感谢同济大学对自己的培养,校友分会构筑了校友们会议共同回忆的平台,表示将团结全体学院校友,在同济大学校友会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强化学院与广大校友的连接纽带,围绕国家的科研工程领域,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发展。

校友分会名誉会长吴启迪教授回顾了同济大学自建立以来的卓越教师和校友,以及自己在同济大学与众多师生艰苦创业、共同奋斗的点滴往事。很多与她共事的教师和同学也成为了校友。同济大学之所以“一流”,离不开同济大学的“Output(输出)”,输出的是同济的学生,也就是现在的校友。校友的成就都直接或间接提升了同济大学的社会声誉。她对同济大学校友会的辛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校友会给予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她相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大有所为,并希望学院和校友分会进一步把握国家发展方向,制定未来工作计划并强化落实,扎扎实实推进校友工作。

成立大会在《同济之歌》的壮丽乐章中圆满结束。

下午,学院在智信馆305会议室和各系会议室举行了校友圆桌会议,参观学院创新实验室和同济大学汽车风洞实验室,校友们和部分学院师生欢聚一堂,笑逐颜开,共同探讨教育、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并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共商应对之策。同时,还对学院校友分会工作提出来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同济大学校友会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分会在同济大学校友会的领导下,做好学院与校友沟通的桥梁,建设好校友之间交流信息、资源共享、联络感情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院和校友们一起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相互帮助、加强协作,分享校友们灿烂辉煌的功勋成就,共同推动同济大学、推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以崭新的姿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信息大潮上冲波击流,全面展开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互联网+等的技术创新与拼搏,打破专业桎梏,扎根中国大地,培养更多服务国家的高素质信息专业特长人才。

校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求实创新,秉承同济大学的共同血脉,共同传播“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世济天下”的奋斗精神,在祖国大地谱写我们同济人的热血豪情。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明天会更美好。(余有灵)

上一条:同济93级自动化毕业二十周年聚会侧记
下一条:电气工程系举办校友座谈会

Baidu
sogou